“小白兔最大的特征是什么?”“两只耳朵长长尖尖的。”“对,我们在做面塑小白兔时,要把耳朵特点捏出来。”……昨天下午,在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扬州面塑市级非遗传承人孟晓红为孩子们传授面塑小白兔技艺。
农历兔年日益临近,为营造浓厚的过大年氛围,当天,文昌花园社区开展“非遗润童心·文化共传承”未成年人寒假系列活动,孩子们在动手面塑“萌兔”的过程中,传非遗技艺,品文化年味。
面塑,又称为捏面人,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,在传统节日里,更彰显出艺术魅力。活动现场,孟晓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介绍了面塑的历史,演示制作面塑时的揉、搓、压、捏等不同手法。当一只小白兔在孟晓红的手中变戏法般捏出来时,孩子们忍不住“哇”成一片,并立即动手制作起来。
一只只“萌兔”在孩子们的手中精彩呈现。10岁的何启辰想象力比较丰富,他在小白兔的肚皮上贴上“红兜兜”,让它更加憨态可掬。何启辰说:“原来都是妈妈给我买生肖毛绒玩具过年,今年自己做,更有成就感,我要把它放在客厅电视柜上,过年天天看。”
通讯员 陈桂香 记者 刘峰生